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其他話題

「職業倦怠」該怎麼辦?

訪談者/撰文:鄒今恩 實習諮商心理師
受訪者:陳忠寅 諮商心理師

既然都是工作造成的,那我一言不合就都離職!?

職業倦怠(詳參文:工作總是乏力、提不起勁嗎?聊聊「職業倦怠」)存在於工作場域之中,那麼只要離開職場,好像就能馬上從壓力情境中解放。離職 乍看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所謂「上班不要跟我聊夢想,我的夢想就是不上班!」然而,未經探索,每次面臨職業倦怠時單以辭職視為唯一解套,可能面 臨一些風險。第一個風險是在面對職場的困難中,會經歷多方多面的壓力,若未經探索發現個人的癥結點,很有可能會重複經驗挫敗感,累積低的自我價值 感還有低自尊。第二是就長期而論個人的專業價值以及有形或無形的資產,有不易累積的風險。

面對職業倦怠能夠有哪些面向,可以進行探索、應對呢?陳忠寅心理師分享如下:

1.覺察壓力來源
「工作讓我好有壓力」這樣的發表稀鬆平常,不過對每個人而言,所謂工作壓力的來源可能是不同的。比如說:有些人是因為主管帶領方式很權威、缺 乏彈性,或是同事自組小圈圈疏離自己,這些可能是與人際互動方面有關的壓力;而另有一些人可能是工作難度調高了,或是有些新的目標設立,自己現有的 能力尚未熟練,而產生相關的壓力。區分自己感到壓力的來源,有助於激發靈感,形成不同的應對方式。

2.區分壓力源的可控性並依據可控與否進行不同應對
再經過探索壓力來源後,可進一步探索這樣的壓力來源,是否屬於可控的範圍?像是能力的精進或一些技巧的熟練,可以透過練習,甚至透過請教他 人,能獲得改善。然而,在一些情況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不論多麼努力可能困境仍然存在。

在過去教育學習的場域中,我們總被教導要如何追求成功,卻鮮少練習如何與失敗共存。當經過了自我能力的提升、也經過自評以後,問題暫時還是無 法解決,能夠拓展觀點、培養出調適的能力是另一種的重要的調適方式。

好比有一位男士長年在某家公司工作,他發現有一部分的壓力來源是因為他很在意老闆的情緒、希望總能做到符合老闆的期待。期間這位男士精進了工 作上的能力,也針對他的弱項進行了加強。但是,不論他怎麼做,好像還是很難滿足老闆所有的需求。直到有天他出現了一個新的觀點─「在老闆找到比自 己更優秀的人以前,不是他需要老闆,而是老闆需要自己。」自此以後,他的壓力感受趨緩。而經過這段期間,不論在自我能力、調適能力上,這位男士都 已與過往不同。

預防勝於治療,面對職業倦怠,陳忠寅心理師建議如下:

1.保有預防的意識
能夠有預防的意識是第一個要點,也同時最難的部分。在倦怠發生以先,即保有預防的意識,知道自己要有一些準備,帶有自我提升的意識,不論是 工作能力的提升或是自我調適能力的提升。

2.視每一個問題的當下作為成長的機會
有句話說:「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解決才是關鍵。」當問題發生了,透過探索、盤點,可以更進一步發現自己發生了什麼,以及找到可以提升的能 力。

3.當有出現徵兆,儘早處理
職業倦怠的發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發現可能有上一篇提到的缺乏活力、工作效能降低、面對工作無法投入等狀況開始出現時,千萬別懷疑自己的 感覺,可以找自己信任的主管、前輩,或好友聊聊。探索自己的壓力來源、提升能提升的能力、拓展新的觀點。儘早處理。

最後,若是閱讀這篇文章的您,身邊有好友或親人,正在經歷上述的困境的話,也請不吝給予支持,依據文獻顯示,良好的支持系統對於正在經歷職業 倦怠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資料

  • Cordes, C. L., & Dougherty, T. W. (1993). A review and a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4), 621-656.
  • Maslach, C. (2003). Job burnout: 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5), 189-192.
  • Maslach, C., Schaufeli, W. B., & Leiter, M. P. (2001).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1), 397-422.
  • https://www.yourator.co/articles/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