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其他話題

工作總是乏力、提不起勁嗎?聊聊「職業倦怠」

訪談者/撰文:鄒今恩 實習諮商心理師
受訪者:陳忠寅 諮商心理師

「說不上來為什麼,但我覺得好累。」曉明是一名在電商公司的客服人員,有著不錯的收入,工作三年,工作內容也還算熟悉。只是最近他開始發 現,他有很強烈的無力感。每天拖著沉重的步伐到公司,下班後也不想和同事們去玩樂,而且最近的工作能力不如以往,總得要花比過去更多的時間才能完 成很少的事…

然而,三年前的他,可不是這樣。當時他本著與人互動的熱情,以及推廣好商品的初心,當時的他投注大量的熱忱與心力與客戶聯繫,也有非常好的成 效。最近的狀況讓他很自責也很困惑,自己到底怎麼了?

在 1961年有本小說《A Burn-Out Case》裡面提到有一位飽受折磨的工程師,辭掉了他的工作,躲到了非洲叢林之中,自此倦怠(burn-out)這個詞開始 應用在美國一些特定職場的職員狀況。

到了 1970年代,職業倦怠(Job-Burn out)這詞開始在文獻中使用來描述醫事人員、服務業人員,在大量的助人、服務的過程中,因情緒或人際方面壓力 下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包括極度的疲勞還有對工作上理想和熱情的喪失。

而到了今天的台灣,職業倦怠可能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呢?又該如何辨別、預防以及應對呢?本文透過訪談陳忠寅心理師後,整理撰寫。

一、職業倦怠是病嗎?
過去在台灣好像比較常聽到的名詞是「過勞」。面對工作不再積極、感覺無力,想到工作覺得很痛苦等廣泛地描述。說到職業倦怠這個詞,目前沒有放入 精神疾病分類手冊中,不屬於精神疾病。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19年將職業倦怠放入國際疾病分類標準中,將其列為一種症侯群,是因為在工作場域中 面對長期壓力,無法有效排解而產生一種對身心健康有害的「危險因子」 。其中最主要有三大特徵,1.缺乏活力、2.工作效能降低,以及3.面對工作無法投 入。

二、職業倦怠、憂鬱症?
那麼如果我有頭痛、胸悶、無力感、吃不好、睡眠品質不佳,有生理上,也有心理上的症狀,那怎麼區分我是憂鬱症、還是職業倦怠呢?職業倦怠的關 鍵在於是在特定場域、特定情境下而生。也就是說最主要的困擾是面對工作而衍生的困擾,若離開此情境,狀況通常就會有所好轉。相對的憂鬱症,所困擾 的期間可能不只存在於工作情境中,並且起因由多個因素而產生。

三、認識職業倦怠對我有幫助嗎?
綜合以上的內容,職業倦怠雖然不是精神病症,仍是不可忽視的危險因子。若缺少對自己已出現該狀況的認識,可能出現以下三種情形:1.忽視可能 有倦怠的狀況持續埋頭苦幹2.是有發現好像有些不對勁,但採取忍耐的策略,「忍耐、凡事都要忍耐」 。不論是採取持續工作或是忍耐的策略,可能長期漸進 地演變為憂鬱、焦慮或是身心症狀,不必然發生,但有其風險。3.則是到一定程度終於受不了,可能就直接離職。

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若能在意識到自己有出現倦怠的狀況之初,即進行探索、了解個人內在的狀況,找人聊聊、尋找支持系統,甚至進行心理諮商、就 診身心科,可能更有機會趁早預防與處遇(詳參文:職業倦怠該怎麼辦?)。



參考資料

  • Cordes, C. L., & Dougherty, T. W. (1993). A review and a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4), 621-656.
  • Maslach, C. (2003). Job burnout: New directions in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5), 189-192.
  • Maslach, C., Schaufeli, W. B., & Leiter, M. P. (2001).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1), 397-422.
  • https://www.yourator.co/articles/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