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其他話題

口罩解封,你也有「容貌焦慮」嗎?

訪談者/撰文:杜爰瑾 實習諮商心理師
受訪者:許立亞 諮商心理師

隨著疫情的趨緩,口罩也逐漸解封,路上開始有人選擇不戴口罩。然而近期在社群軟體上,有一個詞卻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就是「容貌焦慮」。有網友在社群上分享自己的容貌焦慮,像是「卸妝之後也把自己的自信一起卸除」、「看到鏡子中的自己覺得一定沒人喜歡」、「非常討厭自己的外表」等,諸如此類的言論在社群上引起許多人的共鳴,特別是女性。而所謂容貌焦慮指對自己的外表或外型感到沒自信,焦慮他人的眼光或是評價,害怕脫下口罩,嚴重者會不敢出門。

我們的自我形象與我們對自己外表的感受有關。特別是現在媒體如此發達的世代,社交媒體、電視、電影和廣告都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們,使我們不自覺地將自己與周圍的人進行比較,也會引發我們對於自己或是環境的焦慮厭惡或是恐懼。容貌焦慮可能會讓人極力關注外表上的缺陷(可能在其他人看來是看不見的,或者看起來很小)之外,或是說堅信自己外表有所缺陷,試圖以化妝或造型掩蓋瑕疵、不斷將自己的外表與他人進行比較、相信別人特別注意自己的外表或嘲笑自己…等等。這種自我內在的糾結與不安正是讓人感到焦慮痛苦的部分。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的許立亞心理師表示影響容貌焦慮的兩個因素,分別是「社群媒體的盛行」與「對外貌的偏執思考」。社群軟體的盛行使人們對美醜的標準是更加地嚴苛,除了加重了對於外貌的重視程度之外,同時也間接地影響大眾對於外表想法,使美醜標準趨向更加單一。對外貌的偏執思考,則會讓人們過度重視自身外表的「不完美」之處,不斷進行反芻思考,甚至產生身心症狀。

過去疫情時期,人們已經習慣將容貌遮起來,對於原本在意容貌的人而言,戴口罩減緩了外貌所帶來的焦慮與不自信。如今隨著疫情趨緩,原本對於外貌的焦慮似乎也隨之口罩的解封而浮上檯面。

我們該如何評估自己是否有容貌焦慮呢?
目前評估容貌焦慮的量表,大致上可分為對於外貌或身材的滿意程度以及對外表的擔憂程度。如果擔心自身有容貌焦慮,首先可以檢核對於自身外表的滿意程度,以及外貌焦慮影響到生活哪些層面,以及嚴重程度,若嚴重影響到人際、工作等生活功能,且已經感受到明顯的身心困擾,可以尋求專業進一步的協助。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自己主觀上對於容貌焦慮的困擾程度,以及是否因為過度在意外在而犧牲了其他生活品質,甚至影響日常的工作或是社交。

面對容貌焦慮,我們可以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
面對容貌焦慮,許立亞心理師提出以下建議:

1.接納自己現在的焦慮
先接納自己目前的焦慮狀態,以不評價的態度理解自身對於「容貌」的想法,同時也可以檢視自己對於外貌的重視程度為何,這些想法的來源為何?也能夠進一步思考自己對於美醜的信念是從哪裡來的。

2.增加自我價值
每個人定義自我價值的來源不盡相同,思索自己除了外在美之外,還有哪些自己待開發,或是尚未看見的優勢嗎?主動拓展其他自我價值的來源,發揮各種面向的優勢。

3.跟信任的人聊聊容貌焦慮
在媒體網絡發達的今日,容貌焦慮越發普遍,許多人都對自己的外表有些許的不自信。跟信任的人一起討論容貌焦慮的想法,或許也能從中觀察其他人是如何面對與因應的。

4.看見美的不同面貌
現代人要完全避免接觸社群媒體是件困難的事,若我們能夠有意識的使用,重新思考自身對於「美」的定義,便有機會從社群媒體中,跳脫主流觀點對於美的單一觀點,發掘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美醜,美不一定只有一種樣子。
許立亞心理師也提到擁有強烈容貌焦慮的人往往認為「外表」是定義自我價值,或是他人評價自己的「唯一標準」,反而落入了因自身外表不完美,而無法擁有自我價值的負向循環中。

人對美的追求本來就是自然的傾向,擁有好的外貌的確也在人際社交中佔有優勢,換了新髮型或是穿上新衣服,也往往能夠增加自信心,對生活有錦上添花之意。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時,更重要的接納自身的獨特之處,傾聽內在的聲音,發掘自身多元的價值與優勢,才能不枉費「追求美」的這份努力,成為能夠滋養內在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