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親子話題

擁抱叛逆期-如何陪伴容易情緒衝動的青少年> (下)

本文節錄自陳昱安諮商心理師2023.09.13講座
撰寫者:程詩婷 實習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青春期青少年情緒總是容易處於一團混亂?

試想當孩子因挫折而哭泣的時候,若身旁的人總是告訴他:「不要哭,哭有什麼用?哭可以解決問題嗎?」用否定、忽略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導致孩子沒有機會歸類自己混雜的負面情緒,在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只能一直用壓抑的方式因應,就這樣來到了青春期,情緒辨識仍處於一團混亂,在被期待能夠表達但還是一片混亂或沒有空間表達的狀態下,青少年只能選擇繼續壓抑或沈默。

面對情緒,孩子與照顧者同樣感到不知所措。

其實青少年害怕被討厭、害怕自己在乎的人難過、失望,但要符合照顧者的期待又是更深的挫折,更何況青少年也同時在乎同儕的認同,在二邊的期待衝突之下,為了排除這些無法解決的不舒服,最後只能對最親近的照顧者用衝動行為來表達感受。久而久之,他們開始放逐自我,連自己怎麼了都不清楚,最後總總衝動行為,就變成為自動化反應,一碰就爆炸。

陳昱安心理師建議照顧者可以練習試著用新的方法,用引導的方式來拆解青少年的情緒地雷:

1. 少用「不」開頭,以自己的感受出發,來表達對青少年的關心。
不要說=>「你不能夠對我大小聲!」
練習這麼說=>「當你對我大小聲的時候,我會很難過,想要瞭解你發生什麼事情?」

2. 不要只有要求而沒有替代方法,協助盤點情緒抒發的方式,與青少年討論,並陪伴找到適切的方法
不要說=>「你不能這樣吼我!」
練習這麼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想要跟我講話,但是我想要好好聽你說,知道你發生什麼事情,你可以先去房間休息,等到我們可以討論時,再來聊聊。」

3. 不要只覺得孩子想太多、太敏感,照顧者可以更重視青少年的想法和感覺,尊重青少年的感受。

那麼照顧者該怎麼練習才能做好準備,在彼此都情緒喚起的當下,照顧好自己來陪伴情緒衝動的孩子呢?陳昱安心理師建議可以分三個階段來練成這個能力。

平時日常的準備
1. 照顧者的情緒很容易影響青少年,因此我們可以以身作則練習培養傾聽、分享心情的習慣。

2. 身為照顧者可以試著練習覺察自身的感受,在遇到生氣等等的事情,覺察自己如何因應。

3. 適時關心青少年生活、關注的事情,當看見青少年除了具體行為、成績外的亮點,尤其是美好的特質時,不吝嗇的給予肯定。

4. 讓青少年知道,遇到困難的時候,照顧者是願意傾聽,不會批評,支持自己的。

在情緒當下
1. 幫忙自己深呼吸,放下想要糾正的衝動,給予青少年生氣的空間。
2. 確認自身狀態,評估是否可以承接孩子的情緒,此時青少年的行為,讓照顧者的感受是什麼?
3. 如果出現衝動有可能危害生命的行為時,需先制止。堅定的告訴青少年:「我知道你現在很憤怒,但這個行為可能會讓你/我受傷。」
4. 在情緒衝動時,無法好好討論事情,試圖先各自冷靜,並約定好後續再來討論。

討論階段
1. 以好奇、關心的角度,先瞭解青少年當時的想法。
2. 向青少年說出自身的感受、在意的部分並說明原因。要注意目的並非「說服」,而是分享照顧者的感受。
3. 視青少年的情況,做不同的因應。例如:分析自身觀點的優/劣勢、給予不同策略建議、分享其他紓壓方式。
4. 需要再回到青少年本身的想法,聆聽他的感受。
5. 做好心理建設,討論無法一次到位,一次處理一件小事就好,甚至初期目標只要設定能好好把感受說出來就好,給予青少年學習、調整的機會,慢慢培養控制力。

照顧者的確得練習轉念,試著降低標準,調整對「好的照顧者」角色的想像,不用一次到位的擔心孩子的行為、成績、品格、情緒、健康、自我控制、自律….,選擇部分忽略,試著尊重孩子的自主發展與隱私權,看著孩子已有的能力,努力看到他們的亮點,審視及調整我們的期待,慢慢培養,理解孩子還在發展中,而成長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面對青少年,我們要對他們有信心,孩子們很在意關係,當他們知道一條好走的路,就不會選擇去走難走的路,練習成為夠好的照顧者,傾聽與陪伴孩子,不要只聚焦在孩子的錯誤行為上,維持溝通管道的暢通,相信我們就能安穩的擁抱孩子的叛逆期,營造舒服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