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親子話題

擁抱叛逆期-如何「理解」容易情緒衝動的青少年> (上)

本文節錄自陳昱安諮商心理師2023.09.13講座
撰寫者:程詩婷 實習諮商心理師


面對青少年,父母常常感到無法捉摸他們的內心世界,曾經可愛的孩子,怎麼就成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外星人,這種失控感很容易讓我們將他們簡單地歸納為處在一種叛逆期。然而,如果理解這是一種自我認同發展需求的轉移,是一種從依賴父母到渴望自由的過程。根據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青少年正處於發展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從依賴父母的認同轉到渴求同儕的認同,旁人的觀點變得甚為重要,在轉向不同的認同需求時,他們的行為和情感可能讓照顧者感到困惑,陳昱安心理師建議可以試著以中性的角度來看待青少年的行為與思考特質:

1. 求新求變
青少年渴望探索新事物,這有助於他們拓展自己的可能性,但往往過度追求刺激、低估風險,表現出來的會是一種反抗常規或不現實感,讓照顧者感到擔憂。但我們可以試著理解對這個階段的他們來說「不穩定」正是「最大的穩定」。

2. 社交參與
青少年渴望建立連結和練習擁有自己的社交,創造自己的支持系統,為了維持朋友關係,他們開始在意朋友,將依賴的重心從家人轉為朋友,不再是以前事事都跟父母述說的可愛小孩,往往顯得刻意疏離成人或不理會大人,而讓照顧者擔心交到壞朋友,尤其是網路溝通發達的現在,青少年在網路上的交友情形往往讓人捏一把冷汗,但照顧者可以試著明白這種逐漸失去對孩子世界掌控感正是他們成長的需求。

3. 情緒高漲
青少年的情感經常波動,這是由於生理和心理變化所導致的。他們可能表現出情緒激動,甚至會與父母頂嘴,或是難以辨認引發情緒的對象,這是因為他們正在嘗試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感。導致照顧者要面對很多界線的挑戰。

4. 創新探索
青少年能夠不斷思考與想像,試圖有意識的用新方式理解世界,通過嘗試新事物開創經驗的可能性,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來發展他們的自我認同。 青少年既需要與同儕一樣來感到安全,但又期待與眾不同以擁有自己的獨特性,因此當同儕或環境的價值觀、想法與照顧者不同或與照顧者的期待背道而馳,也就更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壓力與混亂。導致照顧者也要跟著經歷混亂與不停變動的過程。

的確在青少年發展過程,本來乖乖的青少年可能會突然變得愛頂嘴,原本就情緒衝動的孩子則變得更容易飆髒話,甚至原本只是容易有衝動情緒的孩子開始出現衝動行為,導致照顧者很容易經歷「被挑戰」與「失控感」,然後往往為了奪回控制感,而出現這樣的對話:

「你怎麼可以對我大小聲?!」
「我要沒收你的手機!」
「不准!……..」

導致最後情況越演越烈,但這個變動的過程正是孩子透過與外界的互動及反應在發展他的自我概念,有人愛他嗎?他值得被喜歡嗎?他是個夠好的人嗎?是個被期待的人嗎?

青少年需要被允許,在注意他的錯誤行為之前先去傾聽他的想法,在進行責罰前先試著去傾聽。

孩子其實與照顧者一樣,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同樣感到不知所措,我們一樣都在面臨挑戰,經歷非自覺的改變,試著瞭解孩子也在他自己的成長探索中,在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之前,先允許青少年可以有情緒,可能會發現有時那是一種求救訊號,試著先放下失控感,協助釐清孩子生氣底下隱藏的情緒,理解生氣是正常的情緒表達,每個人生氣都有原因,幫助他們認可自身的情緒,提供穩定的環境,協助自我概念的養成。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充滿學習和挑戰的階段,是我們和孩子一同成長的時刻。讓我們一起擁抱這個挑戰,共同走過這段旅程,建立親密而流動的親子關係。(至於如何擁抱這個挑戰,歡迎見下篇:擁抱叛逆期-如何陪伴容易情緒衝動的青少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