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親子話題

親愛的孩子,好想知道你怎麼了

撰文:劉昱彣 實習諮商心理師
參考:蘇畇甄 心理師2022.10.13《孩子,讓我陪你走過低潮》講座

「我的孩子今天在學校又破壞東西、又調皮搗蛋了!」
「我的孩子說出來的話都好負面,好像全世界都得罪他一樣。」
「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去傷害自己,難道是因為我不夠愛他、不夠關心他嗎?」

這樣的生活,對於有些家庭或主要照顧者來說就像是日常,常常會聽到來自學校老師的關切,每每看到孩子的狀態,心裡充滿著不捨,也好想為孩子做點什麼,可是卻好像總是無能為力…

日常生活中大人有時候會遇到低谷,生理與心理上會有明顯的變化,其實孩子也是如此,也會有面臨低潮或失落的時刻,此時若出現一些徵兆就是我們可以多加留意的,像是孩子的情緒浮動變大、飲食不佳、睡眠品質下降,甚至是人際關係或與人互動、交流上的改變,從中觀察到小細節,我們也許就有多一點的機會可以及早發現孩子的不一樣。因為孩子在這樣的改變中可能也會感覺到不舒服,只是孩子不一定能夠清楚地說出自己到底怎麼了,或者僅能夠透過一些行為表現來展現自己的不適,這時候身為主要照顧者的我們又該如何去看待孩子所呈現出的種種狀態,會選擇先去責怪孩子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奇怪,還是會想先停下來好好想一想,孩子最近是發生了什麼?

在此,蘇畇甄心理師提供陪伴孩子走過低潮的三部曲「1理解、2評估、3協助」,可以讓大家進一步地了解在這樣的情境裡,我們能做些什麼:

●「理解」孩子現階段的低潮與失落
發現到孩子好像與平常不太一樣的時候,我們先不評價或責罵孩子目前所擁有的情緒和狀態,可以試著先將自己的想法放置在一邊,嘗試去聆聽孩子目前怎麼了,如果有機會,也能夠陪伴孩子在低落的情緒中待一會兒,進而找機會去了解讓孩子產生出低落情緒的原因或事件。

●「評估」孩子現階段的狀態
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我們可以去衡量與判斷目前低落情緒對於孩子的輕重程度以及危急性,從中分辨有哪些因素是可以保護孩子的,讓孩子可以累積好的經驗而產生希望感,亦或者是有哪些因素是需要讓孩子先遠離或避免的,和孩子一起尋找周遭的支持系統以及可使用的資源,進而區分哪些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並嘗試減緩孩子的低落感受。

● 身為主要照顧者可以做的「協助」
我們除了與孩子尋求外在協助,也能夠陪伴孩子看見自己擁有哪些資源,一起探索、討論什麼部分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增強及賦予孩子有足夠能力來面對低落情緒,或者是孩子在面對低落情緒時,也許可以鼓勵孩子先把自身的感受、心情寫下來作為一種抒發,若擔心孩子受到環境影響,也可以引導孩子先離開會引起情緒的場合,進而降低引發低潮情緒的可能性。

以上提供的三部曲,是第一時間我們發現到孩子面臨低潮或失落情緒時,我們知道可以透過什麼樣的形式去陪伴及理解孩子,與孩子一同因應與面對不如意的時刻。

當我們能夠試圖理解孩子發生什麼事的同時,也可以多思考的是,在孩子陷入低落情緒時,會不會其實有些想法是不敢直接說出口或沒能夠好好傳達的,其中會不會有些的擔心、害怕或者被批評,以至於沒辦法直接表達出來或向他人尋求協助。

蘇畇甄心理師也提及如何讀懂孩子的3步驟與3避免,讓孩子知道我們不單單只是想要陪伴他一起面對、聆聽他是怎麼想的,甚至是願意接納他的一切,陪伴他去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

● 將孩子的語言「具體化」
孩子可能會用他的方式傳達他想說的,也許是口語訊息,或者是肢體語言,我們都能從中試圖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可以藉由聆聽或觀察,練習使用「你的意思是…」的句子,來與孩子確認他真實的想法,可能有時候孩子呈現的方式會比較抽象,這時也能夠嘗試具體化孩子的語言,並與孩子進行核對,確認沒有理解上的誤差,藉此也有機會能夠更靠近孩子一點。

● 將孩子的想法「善意化」
在過程中除了聽懂孩子真正想說的,我們也可以藉由「其實你想要…」的方式試圖詮釋孩子真正的需要,與孩子之間採取合作的態度,讓孩子知道我們願意去聽懂他的需求,也想承接住他的需求。

● 將孩子的感覺「大眾化」
當下的我們能夠直接回應到孩子有這些感受是能夠被接受的,同時也回饋孩子所有的感覺都是真實且重要的,我們不能夠隨意地忽視,而我們也可以多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去處理事情的。

● 避免快速簡化問題
當孩子願意告訴我們他的想法,我們不急於馬上就獲得結論,可以先放慢腳步去聆聽,有時候想趕快解決問題時,反而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問題也許不是那麼重要或者沒有被理解到的。

● 避免批判與反駁
我們可以尊重孩子所說,即便不一定能夠完全認同,但仍能讓孩子好好地表達,過程中不加以評斷或反對,反而給予孩子空間,更有機會能夠聽見孩子的心聲。

● 避免不理會孩子
有時候會一時之間會不曉得該如何面對孩子低落情緒,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消化,但同時我們也會需要讓孩子了解到我們是會回來找他的,而不是真的離開他。

孩子只要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會牽動著我們,而我們總會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一直無憂無慮、開心且沒有煩惱,但有時候事情不一定能如自己所願。當孩子低落情緒來襲時,我們不是去避免或責怪孩子擁有負面的情緒,而是陪伴孩子如何面對這樣的情緒,以及教導孩子培養情緒的特質,從中學習調節痛苦經驗所伴隨而來的情緒感受,協助孩子理解經驗中的意義。在陪伴孩子低落情緒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成為支持孩子的力量,讓孩子知道他並不是一個人在對抗低落情緒,身後還有我們在。

「我們是愛孩子的,但並不是去愛一個很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