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ING COLUMN諮詢專欄

COLUMN |專欄

諮商議題專欄-親子話題

掌握四招,拆解情緒小炸彈

文:王巧涵 臨床心理師

想像一下,你正陪著孩子玩樂高積木,孩子興奮地組了一棟大樓。然而,有一塊積木卡住了,孩子試了兩三次還是不成功。於是,他用力將積木往地上一丟,狠狠地罵了一聲「哼!爛積木!」接著,他又撿起手邊的另外一塊積木,用力往更遠的地方丟過去。這時,你會怎麼做呢?

想必很多苦主都有經驗,上述情況若一出聲制止,孩子可能更激動,情緒一下子崩潰,亂丟東西、打人、大哭大叫,彷彿炸彈爆炸!最後爸爸媽媽必須用更大的力氣來制服孩子,搞得雙方身心俱疲,內心只能OS:「我容易嗎我??」。

好的,畫面先帶到這裡。希望我們可以在上述慘烈畫面發生之前,就先將炸彈拆解,不需要走到那一步。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需要先瞭解,孩子為何常瞬間從小天使化為小惡魔,這其實和他們的大腦有關。因著孩子的大腦還未成熟,基於生存本能,他們很容易將小事解讀為威脅,哪怕只是一塊積木組不起來、或是一個蓋子打不開,也可以瞬間引發大腦的恐懼反應,進入戰鬥或逃跑的狀態!

好消息是,隨著時間和引導,孩子的理智會逐漸發展,使他們能夠「聽得懂人話、自己冷靜下來」。在危機發生時,大人可以扮演一個教練的角色,引導孩子的大腦恢復平靜。專長於依附關係的親職教養專家Daniel A. Hughes提出了四招,在此提供給大家,它們分別是:「好玩、接納、好奇、同理」。當我們發現孩子快要失控時,就可以趕緊運用,化解一場爆炸危機。

✔️好玩(Playfulness):
玩是孩子的本能,他們天生就喜歡玩耍和趣味,也是趨吉避凶的。因此,和孩子互動時,發揮幽默感、創造趣味和輕鬆的氣氛,可以降低孩子的戒心和防備,後續要引導孩子也會容易許多。

✔️接納(Acceptance):
當孩子鬧脾氣時,大人總希望趕快教導他是非對錯;然而,就像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常常越是想糾正他,他就越是抗拒。唯有當孩子知道,大人會接納他的一切,即使是生氣的、不乖的他,他的大腦才會感覺到安全,進而卸下防備。

接納孩子並不是認同他的負面行為,而是為後續的教導鋪路,使我們得以進入孩子的心中來協助他。若大人發現自己當下很難接納孩子,可能是孩子的行為觸發了大人的內在議題,使大人感覺自己的需求被侵犯了,建議可以再尋求機會解決。

✔️好奇(Curiosity):當大人以真誠、開放地態度詢問孩子,讓他知道「我渴望了解你」,而不會先入為主地論斷他,或將他視為大人想法的延伸,會傳達出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就能坦然敞開心門,表達真實的自己了。

✔️同理(Empathy):當我們了解孩子真實的狀態後,就可以幫他表達出來。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常不知道怎麼好好說,就以行動來表達(如:丟積木表示生氣)。他需要大人示範,使他了解「這種胸口又熱又緊的感覺是生氣,因為我生氣爸爸不給我看手機,所以我打爸爸。我想讓爸爸知道我真的很生氣,可是我又怕爸爸不愛我了,所以我真的好難受」。研究發現,當大腦的恐懼中樞「杏仁核」被啟動時,若將當下的情緒化為語言,就能逐漸讓杏仁核冷靜下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孩子逐漸能內化這些語言,幫助他在下次情緒發作時,覺察自己的狀態,調節自己的情緒。

再讓我們倒帶,回到孩子狠狠罵了一聲「哼!爛積木!」那個時間點吧!我們可以這樣做:

✔️好玩:用幽默的口吻說:「唉唷,有一顆積木被發射出去了!又一顆!今天棒球投手狀態很好呢!」此時要記得,口氣是輕鬆的,但不是嘲諷,孩子對大人話語背後的動機是很敏感的。若孩子抗拒你開的玩笑,不需要強迫他接受,我們的目的是降低情境的威脅感。

✔️接納:此時的非語言行為很重要,可以擁抱或拍拍孩子,讓他知道自己是被包容和接納的,也就能打開他的心門,處理內在的混亂。口語上,可以溫和地說:「我想你會丟積木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是你心愛的積木呀,你不會隨便破壞它的。」

✔️好奇:以同樣認真、關懷的口吻地對孩子說:「你真的好生氣耶,是因為你真的很想蓋好它,是嗎?還是因為,剛剛你叫媽媽,媽媽都沒聽到,你已經在不開心了呢?」大人可以主動地設想、猜測,只要態度是接納而不是責難,孩子是很願意也很渴望被人了解的。

✔️同理:透過剛剛的好玩、接納、好奇,大人已經抓到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了,就為他說出來:「哦~因為剛剛你一直在叫媽媽看你,可是媽媽都沒看,你已經很難過。結果積木又卡住,都組不起來,你好挫折,你好生氣。可是你不知道怎麼說,所以就用力丟積木,讓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氣。難怪你會想丟積木,你生氣媽媽,也生氣自己,那感覺超級糟糕。你其實不是故意的,你只是剛剛太難過了,是嗎?」

藉著上述的過程,大人能幫助孩子的大腦冷靜下來,化解一場情緒爆炸危機。過程中,孩子得以重整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使他對事件的理解不會停留在威脅和挫折,而是和父母共創了新的意義:「媽媽知道我不是故意生氣的,我不是壞小孩,我只是太難過了。犯錯是沒有關係的,我是被接納的,我是被愛的。」這些意義能使孩子的自我更加完整,也強化了他的安全感,是親子關係更深厚的加分經驗。接著,要教導他「生氣不亂丟東西,可以怎麼做」,也會容易多囉!各位爸爸媽媽,下次遇到小炸彈快要爆炸時,不妨試著運用看看喔!